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,作出了應對變局、開辟新局的頂層設計。圍繞全會提出的“十四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,緊跟連云港市發展規劃調整節奏,按照集團對臺北轉型發展的定位方向,我們必須對面臨的形勢任務心中有數,對自身職責使命心中有數,找準自身定位,把本職工作放在企業轉型發展的大局中,去思考去謀劃,做到既為一域爭光、更為全局添彩。
作為青年干部要不斷深化全會精神的理解認識,認真貫徹落實,努力做到四個堅持:
堅持理論學習,做到勤學善思。首先應把政治理論學習放在第一位。提高政治站位,充分認識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特殊重要意義,準確把握全會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,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,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。其次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。把提升業務能力與企業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,服從和服務于中心工作發展這個大局,既要成為行家里手又要成為多面手,只要有干什么學什么、缺什么補什么的態度,相信我們都能夠把工作干好。
堅持提高“七種能力”,解決實際問題。俗話說,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,只有不斷在工作中錘煉我們的能力,升華我們的初心,才能擔負起時代的重任,才能堅守初心、防范風險,越是艱險、越向前行。“七種能力”是每個青年干部干好工作的必然要求,能力不足嚴重阻礙工作的進展和矛盾的化解,所以時刻要樹立危機意識、底線思維,勇于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,努力與時俱進。暴雨后往往有彩虹,危機中往往育新機。每個青年干部應聚焦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,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標導向,把掌握“七種能力”作為塑造個人核心能力的四梁八柱,敢于開啟自我革命新征程。
堅持勇于擔當、百折不撓的釘子精神。北領培訓班上,吳價寶教授在《如何打造卓越的執行力》培訓課上給我們講何謂執行力?這是我們青年干部需要弄清楚的問題,這關系著我們是否能干好本職工作,簡而言之執行力“就是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”的能力。個人執行力的強弱取決于兩個要素——個人能力和工作態度,能力是基礎,態度是關鍵。如何樹立積極正確的工作態度?關鍵是要主動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結合起來,勇擔使命責任,強化工作落實,做到雙手發力,由被動工作向主動作為、由忙碌繁雜向規范有序、由“過得去”向“零差錯”轉變。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追感,扎實的工作作風,有效的執行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;將個人理想與企業發展的夢想緊緊相融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境界在崗位上堅守發光,矢志不渝。
堅持不謀私利、不搞特權的敬畏戒懼。要堅決做廉潔自律的楷模,帶頭執行《廉政準則》,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,時時刻刻自重、自醒、自警、自勵,管好自己的生活圈、朋友圈,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,正確對待和主動接受來自組織、群眾、社會等方方面面的監督,干凈干事、清白做人,以自己的言行詮釋共產黨人的干凈內涵和清廉本色。
當代青年所處的新時代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,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。青年干部既要有生逢盛世的幸運感,更要有勇挑重擔的責任感。當前,公司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,更是弘揚“四再”創業精神,淬練“四拼”工作作風,推進臺北二次崛起的關鍵階段。青年干部必須切實轉變作風,勇擔當、敢作為,以更加堅決的態度、更加務實的作風,立足崗位、建功立業,推動企業轉型發展,為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宏偉目標貢獻青春力量。
(孫小玲)
|